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,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。近日,福建省政府公布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統戲劇類名錄中,松溪路橋木偶戲和竹賢儺舞名列其中,這標志著我縣非遺項目申報工作取得新突破。 路橋木偶戲于清代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歷史,其唱腔屬戈陽高腔的贛劇曲調,演出時一人或兩人在前臺操作傀儡唱、做、念、打,配合二胡、嗩吶、銅鑼等樂器,不論演出者扮演戲文中的何種角色,都能隨故事情節推進隨時轉換,其獨有的技藝特點有:手上奪刀、地上撿刀、廝殺斬首等,動作流暢,技藝嫻熟,令人贊嘆不已。 近年來,該非遺項目傳承人張義仔帶領劇團不斷創新發展,并結合現實創作出了《疫情防控》《森林防火》等劇目,深受群眾喜愛。下一步,張義仔將在取得省級非遺項目的基礎上,繼續努力,爭取申請省級非遺傳承人。 松溪的竹賢儺舞,又稱“跳仙尪”,由明末清初傳承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,被譽為民間舞蹈“活化石”。表演時,舞者頭戴由桐木雕刻彩繪而成的面具,腦后綴一紅布,用古樸稚拙充滿野性的動作,配合羅鼓、鞭炮、喊叫聲,為百姓驅疫逐鬼、祈福禳災。 如今,竹賢儺舞主要在渭田鎮竹賢溪流域的竹賢、角歧、木坵、山鎮村等一帶表演,各村里每年都會舉辦廟會,通過廟會進行“跳仙尪”展演,讓更多人能在輕松的氛圍下接觸并了解竹賢儺舞。 “目前松溪非遺項目總共有47項,其中省級非遺項目有5項,市級非遺項目有11項,縣級以上非遺項目有31項,涉及到制作技藝、戲曲、武術、民俗等各大門類。下一步,我們會加大非遺項目宣傳,傳承我縣優秀文化?!笨h文化館館長葉舒娜表示。(黃鑫 林珊) |